“斜杠”青年成才記
來源: 作者:郭蘇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12日
2012年初夏,一個背著行囊、容貌青澀的小伙子踏入二七二鈾業的土地,參與到公司鈾轉化生產線的籌備工作中。如今,鈾轉化生產線已安全穩定運行五周年,而他,也隨之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斜杠”青年。
先行,嶄露頭角當崗位能手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付文俊是與二七二鈾轉化生產線共同成長起來的。2012年入職的他在純化分公司倒班一年后加入了鈾轉化生產線工作籌備組,作為一名技術人員,付文俊在工藝理論方面積極發揮個人專長,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組織編制工藝手冊、操作規程、繪制工藝圖紙、提出合理化建議等。
肩上的責任是他成長的催化劑。在操作上,他帶頭摸索操作方法,在電解制氟供料盲操中通過摸索壓力與供料量的關系,在沒有計量儀器的情況下提供了較為準確的時間-壓力供料關系操作說明,為電解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在故障處理中,他堅守一線堅持第一時間接觸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氟氣泄漏、電解故障判斷方面形成了一套簡單有效的操作方法。他認真的工作態度、專業的技術水平和出眾的個人能力使他成為了同事口中的“付老師”和領導、同事認可的“崗位能手”。
擔當,披荊斬棘做行業專家
作為有著強烈地社會責任和擔當的國有企業,安全環保是二七二鈾業的紅線。因此,怎樣成為生產線上一名合格的安全管理者,成了付文俊肩上又一重擔。在這條路上,他蓬勃的朝氣、敢想敢做的態度、打破桎梏的勇氣讓他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結合自身專業知識,他勇于打破傳統觀念,提出了陰極尾氣和陽極尾氣新的處理工藝,不僅保障了安全生產,也為廢物回收再利用打下了基礎。針對現場操作自動化水平低、設備故障率高、易損件使用壽命短等情況,他積極尋找解決途徑,在團隊的協作下,解決了電解槽自動化控制技術提升,實現了電解槽精確化、自動化供料和自動化取樣、液位實時在線監測等技術難題,每年為二七二鈾業節約成本40余萬元左右。他自主完成科研課題5項,承擔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子課題1項,申報專利2項,完成技術改進、合理化建議等上百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專家。
奉獻,薪火相傳成良師益友
“獨木不成林”,作為一名帶頭人,付文俊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積極帶動身邊人形成合力,打造了一支優秀的團隊。
他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傳授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在生產一線,他將工藝原理掰碎了,一點一點灌輸給大家,操作方法甚至細化到使每一個閥門都形成了“傻瓜版”的操作規程。面對一些老員工“聽不懂,也不想聽”的態度,他回答:“我拿了工資,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您說聽不懂,證明您還是聽了,可能是我表達得不夠好,我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表達方法”。
在安全管理崗位,付文俊積極幫助年輕人,面對7個安全員5個是新手的情況,他帶領中心年輕的安全管理隊伍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建立了中心、車間、班組的三級分級管理模式,將管理要求細化,做到清單化管理。2021年,他所在的生產運行中心鈾轉化無水氟化氫罐區班組獲得中國鈾業安全先進班組稱號、純化分公司萃取班組等獲得二七二鈾業安全先進班組稱號,這些榮譽雖然不屬于他個人,但榮譽背后都有他默默無聞的付出。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付文俊堅持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發揚釘釘子精神久久為功,立下“愚公志”持之以恒,帶領身邊人打破安于現狀的態度,丟棄小進則滿的理念,大膽地干、堅決地干,把自己的工作做細做好做出成效,為中心增光,為公司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