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核的生日禮物 | 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點燃患者重生希望
來源: 作者:二〇八大隊 發布時間:2022年07月20日
造血干細胞是血液系統中的成體干細胞,是一個異質性的群體,具有長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類成熟血細胞的潛能。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是一項為人類健康造福的公益事業。
7月18日,核工業二〇八大隊陳文淵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成為了大隊第1例、包頭市第12例、全國第13585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陳文淵“人道、博愛、奉獻”的人間大愛為血液病人撐起了生命之傘,點燃了生命的希望,充分體現了大隊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為社會傳遞了友愛互助的正能量。
1982年出生的陳文淵原是大隊黨群工作處的副處長,2018年由于頸椎和腰椎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導致雙臂一度無力,為了不影響單位的工作,他毅然決然的辭去了職務。但就在他生命中的灰暗時刻,他卻選擇了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愿意用光照亮他人的未來。
這一切都要從三年前說起,那是2019年的7月17日,當7月的陽光將它的熱情不遺余力的灑向大地的時候,兩個年輕人正從包頭市紅十字會的大樓里走出來,他們今天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就在兩天前,在與同事薛偉的聊天中,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件事,薛偉很在意這件事,他說一直想成為一名志愿者,希望能夠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于是他們通過網絡搜索,在得知通過本地的紅十字會就可以入庫成為一名志愿者后,兩個年輕人很快聯系到包頭紅十字會,并在兩天后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志愿者。還記得,當時是在一間不大的辦公室里,七月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紅會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志愿者采集血液樣本,鮮紅的血液順著透明的導管緩緩注入采血管中,后續血液樣本將會進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供患者進行檢索,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管血液能給一個生命帶去生的希望。
意外 陪練變主力
2022年2月28日,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生中很普通的一天,但是對于陳文淵來說,卻是極不尋常的一天,因為這一天,他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那天包頭市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處于靜默狀態,正在給女兒講故事的他被一陣電話聲打斷了。
“您好,請問是陳文淵嗎?我是包頭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此前您加入了中華骨髓庫,近期有一位患者通過中華骨髓庫配型,與您初配成功,請問您還有捐獻意愿嗎?”
女兒在旁邊看著他,他也看著女兒,沒有任何猶豫,他就說出了“愿意”兩個字。因為當時包頭還在疫情期間,他把這個顧慮與紅會人員進行了溝通,紅會工作人員表示后續還會有很多流程,正式捐獻預計會在三個月以后,那時候疫情應該已經結束了。
掛斷電話后,陳文淵久久難以平復心情,兩年半之前的場景再次浮現在眼前,其實那時候的自己對捐獻造血干細胞了解的并不多,而且聽說配型成功的概率極低,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真的會配型成功。而且,當時自己還是因為薛偉的執著,才跟著一起入庫的,沒想到最終配角變成了故事的主角,陪練成為了主力。看著身邊的女兒,他將這個故事講給了女兒聽。
“那爸爸是要去救人了嗎?”
“爸爸現在是有一個救人的機會,后面醫院還要對爸爸進行進一步的確認和檢查,看看爸爸有沒有這個能力救人。”
“哦~~爸爸一定有的!”
擔心 健康成障礙
“您好,上次口頭征詢過您的意見,這次需要您確認簽署再動員書,還需要您的家人也簽字認可!”2022年3月7日,紅會的工作人員再次對陳文淵進行了動員,并告之他需要征得家人的同意。
家人永遠是最關心自己的,不管這件事在別人看來多么有意義,家人關心的重點永遠是在否會影響到你的健康。要想說服家人,就必須做好功課,好在現在網絡上信息量充沛,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通過與紅會人員的交流以及從網絡上查詢到的信息,很快發現了關鍵點在哪里。大多數人對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方法并不了解,往往還停留在骨髓移植法這種對捐獻者損傷較大的技術階段,那種方法會很疼,供者也會很難受,這也是很多人對于造血干細胞捐獻望而卻步的原因。而當前國內在造血干細胞移植中使用的采集技術是外周血采干法,它不會影響供者健康,也不會很痛苦,就是在注射動員劑后,供者會有一些不適的反應,可能會出現腰酸背痛或者平時感冒時身體虛弱的感覺,采集的時間也會比較長,需要4——6個小時。在了解了情況后,家人的工作就好做了,妻子是最容易說服的,當把所有的信息分享之后,她不但不再阻止,還準備入庫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父母那里有點壓力,雖然沒有明確反對,但是很多次都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默默的同意了。做好了家人的工作,很快就簽署了再動員書。
“您好,定于3月10日進行高分辨配型,請問您時間方便嗎?”
“沒有問題!”
高分辨配型需要進行更加全面的檢測,當天在紅會抽取了血樣,接下來就是等待結果,這一步很重要,只有配型成功才會有后續的捐獻。
漫長的等待期間總該做點什么吧,看看自己臃腫的身體,以前不是很在意的健康狀況,現在卻實實在在的擺在了他的面前,應該以更健康的狀況去完成這次重要的使命。
“您好,您已通過高分辨配型,請問近期有時間嗎?需要進行體檢。”2022年4月18日,經過一個多月漫長的等待,終于再次收到了紅會的消息,可是這個階段卻出現了一些小意外。因為想以更為健康的狀態迎接造血干細胞的捐獻,陳文淵開始了跑步鍛煉,但急于求成的他在過度鍛煉后導致頸椎病復發,出現了心慌、胸悶、頭疼、頭暈等癥狀,血壓也隨之升高。通過心臟彩超、冠狀動脈cta等一系列的系統檢查,排除了心臟和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最終確診是交感神經性的頸椎病,病變的頸椎壓迫到交感神經出現了以上癥狀。在最確診為頸椎病的情況下,他一邊積極的進行治療,一邊進行捐獻前的體檢。
“您好,上次體檢的結果出來了,大部分指標符合捐獻要求,有4項指標還需要進行復檢!”經過半個月的等待終于等到了第一次體檢的結果。隨后就是復檢,復檢結束,又是長達半個多月的等待,2022年5月26日晚上10:24分,陳文淵再次收到紅會的通知,在此期間一直聯系他的潘姐發來了移植計劃:“您的移植計劃已經下發,初步擬定7月13日前往呼和浩特,14號開始打第一針動員劑,18號進行采集,需要您確認一下時間,您看這個時間段可以嗎?”
確定,當然確定,等的就是這一刻!
成行 期待一個好的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明確了移植時間后,陳文淵決定再次啟動了減肥計劃,不過這次他不再盲目冒進,通過調整作息時間,科學飲食,適度運動,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最終在捐獻之前成功減重15斤,以一個更加良好的狀態迎接即將到來的造血干細胞采集。
隨著時間的推移,7月13日終于來臨,在做好相關防疫準備后,按照之前的安排,他們踏上了前往呼和浩特的旅程。一切都很順利,上午出發,中午抵達,下午辦理相關入院手續。在住院部的走廊里,紅會的潘姐告訴陳文淵,那個有采集室牌子的病房就是5天后我們要進行干細胞采集的地方。透過門上的玻璃窗,陳文淵向里面看去,只見不大的病房里有兩張病床,還有一些設備儀器,他在心里默默的許下心愿“愿一切順利,希望遠方的那位兄弟早日康復!”
7月14日,第一針動員劑。
7月15日,第二針動員劑。
7月16日,上午第三針動員劑,晚上第四針動員劑。
7月17日,上午第五針動員劑,晚上第六針動員劑。
最初的兩天,打完動員劑后并沒有太大的反應,只是偶爾會有些許的不適感,但后面幾天身體逐漸開始出現酸軟、無力的感覺!這種感覺很特殊,你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但是會感覺到身體內綿綿不斷有一種酸軟的感覺,以腰部的感覺最為明顯,這是動員劑開始在你體內進行工作了,它們會將你體內的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即血液循環中,方便后期采集時,利用血液成分分離機將造血干細胞采集出來。總之,這種不適感會有,但常人都能承受。
酷炫 最硬核的生日禮物
7月18日,這一天是采集日,也是他的生日。最初得知將采集的時間安排在這一天的時候,他很開心,誰都希望能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見證這樣一些重要的事情,在自己40歲生日的時候,能夠為一個陌生人續航生命,這一切想想都覺得很酷,而這一切,即將實現,這將是這輩子收到的最硬核、最酷炫的生日禮物。
臨近捐獻,呼市的天氣也是出奇的好,雖然已經入伏了,早上的氣溫還是比較涼爽的,一大早陳文淵就起床了,今天要做很多準備,打完最后一針動員劑,就要進行采集,希望一切都好。在之前與紅會工作人員的聊天中得知,患者是一位90后的小伙子,很遺憾在一個肩上責任最重的年紀卻遇上了這樣的磨難,希望他早日康復,遠離病痛的陰霾,重新享受生活的溫暖。
2022年2月28日到7月18日,從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檢索配型成功,到高分辨檢測與一名患者相合,再到體檢合格,十萬分之一的概率,140天的等待,陳文淵終于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了全國13500多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中的一員,為一名白血病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這是他作為一名志愿者做出的努力。
2011年,在他和同事們無數個日夜的辛苦付出后,核工業二〇八大隊進入全國文明單位的序列。近年來,大隊作為我國鈾礦勘查的“國家隊”“王牌軍”,出色的完成筑牢強核基石天然鈾勘查任務的同時,以黨建為引領,持之以恒的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文明之花,無論是在疫情防控還是助力文明城市創建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春華秋實,如今,陳文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這塊獎牌擦的更亮,更加光彩照人,這里凝聚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閃耀著的更是人性的光輝。這是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做出的努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窗外的天空湛藍一片,床前的設備中鮮血嫣紅,耳畔是血液成分分離機工作的聲響。藍色像極了中核集團的旗幟,紅色則如同紅會的標識,藍色和紅色混在一起形成神圣的紫色,而中核藍和紅會紅的碰撞,產生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完成的是對生命的續航。這是中核人對“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身體力行的踐行,是對“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不同一般的傳承。
硬核的生日禮物是硬核的中核人書寫的又一張新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