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w7fbl"></nav>

      <video id="w7fbl"></video>

      <source id="w7fbl"></source>
      1. <b id="w7fbl"><em id="w7fbl"></em></b><b id="w7fbl"><address id="w7fbl"></address></b><b id="w7fbl"></b>

          聯系我們| 郵箱登陸

          青春有為,奮斗無悔,勇做鈾礦勘探突擊隊

          來源: 作者:張占彬 發布時間:2022年07月12日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地震勘探青年突擊隊共有成員12人,其中,40歲以下隊員占比75%,博士1人,碩士11人,是一支由地質、物探、計算機等多領域多學科組成的專業隊伍,先后奮戰于二連盆地、松遼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等多個大型鈾礦勘探基地,在鈾礦勘探事業中踐行和發揚“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保證了項目質量和成果,做到了安全綠色生產,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勘探任務。先后榮獲“中核集團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中國鈾業金牌青年突擊隊”、“中國鈾業安全環保先進班組”等榮譽稱號。

            攻堅克難,當好鈾礦勘查的“先鋒員”

            2021年地震勘探青年突擊隊承擔了由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下達的4個地勘項目,工作量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其中的“海力錦地區三維地震勘探項目”是首次在地勘工作中開展三維地震勘探。與以往二維地震勘探相比,不但需要系統學習理論方法,還需要綜合成果、效率和成本等多方因素完成野外生產。突擊隊查資料、做論證、請名師,最終設計出科學高效的工作方案,就在即將開展野外數據采集之際,工作區通遼地段遭遇70年一遇暴雪,最大降雪量達到102.9毫米并伴有6至10級大風,是通遼地

            區自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出現的最強暴風雪天氣,道路封堵、居民被困、棚舍倒塌,工作區個別地段積雪達1米以上,給突擊隊野外施工帶來了新的更大挑戰。為保質保量及時完成全年生產任務,突擊隊成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踏著半米多深的積雪堅守在零下30°的寒風中,自凌晨5點至晚間9點,每天16個小時在冰天雪地中爭分奪秒。

            通過優化工作方案,協調統一部署,全體隊員齊上陣,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姿態,吹響“攻堅克難、決戰決勝”的號角,震源組帶路、鋪線組背線、采集組調度,突擊隊員的身影穿梭在各環節中,放點組、清賠組、數據采集組、數據處理組、資料解釋組等班組各司其職,每位成員不計個人得失,把全部力量凝聚到工作目標任務中來。經過25天的連續奮戰,提前13天完成了野外數據采集任務。在如此高強度的施工節奏下,采集數據仍然保持了高質量、高分辨率,獲得了野外原始資料“優秀”評價。

            科學管理,當好安全生產的“護航員”

            地震勘探青年突擊隊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將安全生產管理作為工作重點。野外工作區地形條件復雜,雨雪天氣中道路濕滑、容易陷車,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突擊隊在野外施工期間,按照有關規定要求,結合項目施工特點,制定了貼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對多方面人員、車輛統一管理。通過召開安全技術交底會、落實安全責任人、排查安全風險點、委派兼職安全員、加強安全培訓、開展應急演練等一系列措施,將安全生產工作融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實保證了人員、車輛、設備的安全。

            保護環境,當好綠色勘查的“守門員”

            項目部分工作區地表沙化嚴重,尤其是鄂爾多斯地區沙化地段較多,當地環保部門種植了大量防風固沙林,野外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碾壓樹苗、損壞樹木的情況。突擊隊本著“環保優先”的原則,制定人員野外生產行為規范、車輛行駛規范,嚴格按照既定的路線行駛,對于大噸位的可控震源車,委派專人對車輛進行引導,避免其損壞一棵樹、壓死一株苗,將綠色勘查責任落實在每個人身上。

            新時代新征程,地震勘探青年突擊隊以頑強斗爭精神和職責使命擔當,積極投身我國鈾礦勘探事業,勇于在大風大浪中爭先鋒、做闖將,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推動核工業高質量發展中綻放青春絢麗之花。